close
何謂『晉商』?
明清山西商人稱雄國內商界五個多世紀,“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是他們的自我寫照。他們的成功,令人注目。他們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知道,每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都有一種特殊的精神作為其靈魂,這種內在的靈魂是實踐活動中最活躍的能動力量,而從事這一活動的人就是這一特殊精神的創造者和實踐者。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於他們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自覺和不自覺地發揚了一種特殊精神,它包括進取精神、敬業精神、群體精神,我們可以把它歸之為“晉商精神”。這種精神也貫穿到晉商的經營意識、組織管理和心智素養之中,可謂晉商之魂。
一、進取精神
孔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否亦為之。”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由利益而起動的進取精神,是明清山西商人鏖戰於商場的精神動力。山西平陽府席銘(1481——1542),“初時學舉子業不成,又不喜農耕,曰:丈夫茍不能立功名世,仰豈為汗粒之偶,不能樹基業於家哉!於是歷吳越、遊楚魏、泛江湖,撤遷居積,起家鉅萬金,而蒲大家必曰南席雲。”清人紀曉嵐說:“山西人多商於外,十餘歲輒從人學貿易,俟蓄積有資,始歸納婦。”這就是說,事業不成,甚至連妻子也不娶。可見山西人是把經商作為大事業來看,他們通過經商來實現其創家立業、興宗耀祖的抱負,而這種觀念正是使其在商業上不斷進取的極其巨大的精神力量。上述席銘經商成功後,“自是崇義讓,淳宗族,睦鄰里親友,賑貧恤乏,解紛訟,成人之美,……嗤蒲之州大夫、所將軍不以行伍眾庶待之,而席氏之家聲益振。”席氏通過經商致富,提高了其家族的社會威望和地位,自然鼓舞著更多的人來走經商之道路。
山西商人的進取心還表現在強烈的開拓精神上,所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有許多山西商人就是靠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業。如著名的大盛魁商號,其創始人之一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幼年家貧,為生活所迫,曾為人傭工,在清軍費揚古部充伙伕,服雜役,後來與山西祁縣人張傑、史大學一起隨營貿易,先是肩挑負販,拉駱駝,後在烏裏雅蘇臺、科布多開“吉盛堂”商號,其後改名為“大盛魁”,幾經磨難,終於白手起家,到雍正時大盛魁已經是一傢具有相當規模的商號了。
山西商人的進取精神還表現在他們不畏艱辛,敢於冒風險方面。他們拉著駱駝,千里走沙漠,冒風雪,犯險阻,北走蒙藏邊疆;橫波萬里浪,東渡東瀛,南達南洋。充分表現了他們不畏艱辛、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如山西商人在清代開闢了一條以山西、河北為樞紐,北越長城,貫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到庫倫,再至恰克圖,進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亞,又達歐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的國際商路,這是繼我國古代絲綢之路衰落之後在清代興起的又一條陸上國際商路。西北新疆伊犁、塔爾巴哈臺等地也是山西商人活躍之地,並進而“遠賈安息”(今伊朗)。山西商人從明代已在日本貿易,清代乾隆時山西商人范氏是赴日貿易的最大洋銅商,清末山西商人又在韓國、日本開辦了銀行。這些事業的成功,沒有非常的氣魄與膽略是不可能實現的。經商猶如打仗,險象環生是常事。他們不僅要經歷天氣環境之險,而且還常常遇到被盜賊搶掠及至喪失生命之險。如榆次人秦必忠自幼經商,膽識異常,清嘉慶時條行初興,北人赴南省辦茶,舟揖風波視為畏途,秦必忠坦然無疑,屢年經返,均獲厚利。山西商人到包頭經商,殺虎口是必經之路。有民謠稱:“殺虎口,殺虎口,沒有錢財難過口,不是丟錢財,就是刀砍頭,過了虎口還心抖。”但是旅蒙晉商並不因此退縮,而是人越去越多,勢如潮涌。為了適應社會不安定的現狀,還有一些山西商人,自己練就武功。明代嘉靖時,為防日本海盜入侵,山陜鹽商家屬善射驍勇者500人曾組成商兵守城。蘇州是晉商活躍之埠,“有山西客商善射者二三十人”。由上可見,開拓進取,自強不息,不畏艱辛,敢於冒險是明清晉商經商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敬業精神
晉商的敬業精神,也是常為人所稱道的。敬,原是儒家哲學的一個基本範疇,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他說過“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語。北宋程頤更進一步說:“所謂敬者,主之一謂敬;所謂一者,無適(心不外向)之謂一。”可見,敬是指一種思想專一、不渙散的精神狀態。敬業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
在封建社會中,傳統的觀念是重儒輕商,故四民中以士為一等,商為末等。但明清山西商人卻不這樣看,他們認為商和士農工是同等重要的事業,都是本業,同樣要敬。晉人摒棄舊俗,褒商揚賈,以經商為榮。榆次富商常氏,有清一代不絕於科舉,但絕不輕視商業,而且是把家族中最優秀的子弟投入商海。常氏家族棄儒經商、棄官經商的子弟很多。如十三世常維豐,幼年從師就讀,詞章粹美,識者器重。長大後放棄科舉,赴張家口經商。維豐極具才能,辦事幹練,尤精用人、通變之道,凡事一經裁酌,立即決斷,為同仁所不及。十四世常旭春,是清末舉人,曾任晚清法部員外,書法藝術名冠三晉,詩詞也做得很好,時人稱他是“書宗李北海,詩步王漁洋”。但他最熱衷的還是經營商業。常氏一改“學而優則仕”為“學而優則商”,能數代集中優秀人才銳意經營商業,從而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文化的商人群體。由於他們把儒家教育的誠信、仁義、忠恕精神引入商界,從而有了常氏商業之繁盛。可見,把商業作為一項終身的崇高的事業來對待,正是山西商人經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敬業:是事業成功的源泉,而勤奮、刻苦、謹慎的作風,又是敬業思想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
勤奮:這是大多數山西商人具有的良好品德。如山西定襄邢九如“少貧乏,年十四失情,……越二載,其大父即辭世,家道益困,公以母老弟幼苦無資,不得已棄學就商,甫弱冠遠服賈於京東之赤峰縣,……勤勞四十餘載,而家道卒致豐。”榆次人李智春,“生貧家,幼父母卒,兄傭工,仲兄且殤,於是學商於直隸順德府布店,數十年勤勞無間,為執事者所重,積有餘資,乃旋裏娶婦王氏,……三子皆成立,長商於赤城,次二、三子耕作,後家漸起。”永濟人趙俊,“為富家賈於江南,勤儉著聞”。
刻苦:不怕苦,不怕累,也是大多數山西商人的良好品德。清人納蘭常安說:“塞上商賈,多宣化、大同、朔平三府人,甘勞瘁,耐風寒。”太谷縣商人是山西票號三大幫之一,他們經商“跋涉數千里,率以為常”。乾隆《祁縣誌》卷9載,祁縣閻成蘭“行商朔平、歸化,辛苦備嘗”。
謹慎:山西商人經商以謹慎聞名。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敢經營大的業務,恰恰相反,他們對大業務抓得很緊。但他們不輕易冒風險,不打無準備之仗,而是要在充分調查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才拍板成交,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以放款來說,這是山西票號的一項重要業務,但又有風險,他們對放款對象一定要在詳細調查對方資產、用款目的、還款能力、財東情況等的基礎上,才決定放款與否。有的票號對用款戶透支數額還作了明確規定:上上等戶不得超過3萬兩,上等戶不得超過5千至1萬兩,中等戶不得超過3千兩,下等戶則不與之交往。這一規定,就是出於謹慎行事之目的。
三、群體精神
山西商人在經營活動中很重視發揮群體力量。他們用宗法社會的鄉里之誼彼此團結在一起,用會館的維繫和精神上崇奉關聖的方式,增強相互間的了解,通過講義氣、講相與、講幫靠,協調商號間的關係,消除人際間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幫群體。
山西商人這種商幫群體精神,首先來源於家族間的孝梯和睦。如明代曲沃人李明性,青年時常感慨:“夫為弟子壯不能勤力,將坐而食父兄乎?”於是“挾資賈秦隴間”,由於他在商場上“精敏有心計”而致富,又“內行周慎,孝睦於父兄。仲兄卒,無子,以己次子後之。治家甚嚴,族子甲出錢收息過當,召而責之,手裂其券,自是舉宗凜凜。”明代襄陵人喬承統,“其父中鹽卒於揚州,遂棄儒而賈。內監楊某督鹺兩淮,承統弟承經以事得罪楊某而逃亡,楊捕之急,承統挺身出就獄,所受之刑,五毒備至,終不言弟所在,且為行賄千金,得釋。弟歸家,破析己財之半予之”。介休冀氏馬太夫人主持家政時,“族戚鄰里之待以舉火者,無慮數十百家,皆太夫人贊助成之”,“又待夥極厚,故人皆樂為盡力”。祁縣喬映霞主持家政時,把其兄弟集中在一起,讓練有武藝的九弟先把一雙筷子折斷,接著又讓其一次折九雙筷子,結果折不斷,映霞喻義讓眾兄弟團結互助。山西商人在發揚群體精神中,還注意量才使用,各盡所能,明代山西大同人薛倫,“其家世力田,兄耕弟賈,業鹽於淮。”明代蒲州人王冕,“早卒而遺孤二人,家無應門之仆,王冕妻張氏奉姑撫孤,誓志不二。二子長大後,命長子服賈。曰:孤而無助,將門戶是賴;授次子以儒業,曰良人有志而未成,其負荷在是也。後長於克拓前產,次子以明經為諸生,卒立厥家。”
其次,群體精神是經商活動中業務擴大與商業競爭的需要。隨著山西商人活動區域和業務範圍的擴大,商業競爭也愈來愈激烈,於是山西商人從家族到鄉人間,逐漸形成“同舟共濟”的群體。如明代蒲州人王氏,“其閭裏子弟,受錢本持緡券,以化居於郡國者,肩相摩趾相接也”。由此可知,從王氏那裏得到資金的子弟很多。明代隆慶、萬曆年間,蒲州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馬自強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聯姻為親戚,張四維曾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土參讚機務,王崇古官居宣大總督、兵部尚書,馬自強曾任禮部尚書。三家的聯姻,增強了其商業競爭實力。王崇古在河東業鹽,張四維的父親是長蘆大鹽商,累資數十百萬,張、王二氏聯手,結成了鹽商團夥,控制了河東、長蘆兩處鹽利,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在親緣集團的基礎上,晉商又逐漸發展為地緣組織。清朝乾隆末年,在典當業中已出現了所謂“江以南皆徽人,曰徽商;江以北皆晉人,曰晉商”的說法。“晉商”這一名稱的出現,說明清代山西商人已逐步形成一個地域性的商幫。清後期,山西票號在國內8O多個城市設立了分號,從而形成了一個匯通天下的匯兌網絡,也是以鄉人為主體形成的山西商人群體。
山西商人的商幫群體精神在商業經營中的表現有三種形式:
其一是從朋合營利到合夥經營。這是最初的群體合作形式。朋合營利就是一方出資,一方出力,有無相資,勞逸共濟。而合夥經營是一個人出本,眾夥而共商,也就是財東與夥計合作經營,它與朋合經營不同之處是,一個財東可有許多夥計,故“估人產者,但數其大小夥計若干,則數十百萬產可屈指矣”。顯然,夥計制比朋會制規模大,夥計制是在朋合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一制度就其規模組織而言,在中國商業史上實無前例。不過,無論朋合或夥計制,尚是比較鬆散的商人群體。
其二是按地區形成商幫。這一種形式是在朋合營利和夥計制基礎上,以地域鄉人為紐帶組成的群體。山西商人在各地設立的會館,就是這一地方商幫形成的重要標誌。這種地域幫以山西商人來說,統為晉幫。但在山西內部又按省內各地區形成不同的商幫,如澤潞幫、臨襄幫、太原幫、汾州幫等。清季票號興起,又形成平遙、祁縣、太谷三大票商幫。
其三是以聯號制和股分制形成業緣群體組織。聯號制是由一個大商號統管一些小商號,類似西方的子母公司,從而在商業經營活動中發揮了企業的群體作用。股份制是山西商人在經營活動中創立的很有特色的一種勞資組織形式。
股份制的實行,勞資雙方均可獲利,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在商業企業經營中充分發揮了群體作用。(摘自《晉商興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張正明著,1995)
山西商人的全方位成功,與他們良好的整體素質有關。這種素質,特別適合於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因此也可稱之為商業人格。----余秋雨
秉承淳厚的晉商文化,晉商一族雄踞徽商、粵商等十大商幫之首,以雄財善賈而飲譽海內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直至今日,誠實信義、熱肝忠膽、仕商通途,這些晉商特質也隨著淵源流長的晉商文化滲透到山西子子孫孫的血液中,培養出橫跨兩岸三地的當代晉商俊傑。
大陸“新晉商”富豪----李海倉
談到大陸的晉商代表,就不得不提到李海倉,儘管他現在已從人們的眼前永遠的消失了。47歲的李海倉,任山西海鑫鋼鐵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著名的民營企業家,被山西人譽為“新晉商”。他執掌的海鑫集團,更一度成為被媒體紛紛聚焦討論的“海鑫現象”。
台灣晉商俊傑----郭臺銘
在台灣,亦不乏山西人的後代創造的商界神話。高居台灣民營製造業者之首的郭臺銘,鴻海集團董事長,祖籍山西晉城,便是台灣晉商的代表。郭臺銘在台灣百大富豪榜排名首位,是美國《商業週刊》推出的“亞洲之星”。很多人難以理解這位縱橫三大洲、麾下五萬兵的IT梟雄,居然對這個自己37歲才涉足的“家鄉”一往情深。
祖籍山西的香港巨富----霍英東
霍英東出生在香港,原籍廣東番禺,但他的祖籍卻是山西霍州。在香港的眾多的億萬富翁中,要算霍英東的知名度最高。這不僅因為他擁有130億港元的個人資產、位列香港十大巨富之一,更因為他歷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晉商“利器”之一:培育你的創富之心
·晉商“利器”之二:共鑄誠信從我做起
·晉商“利器”之三:勤儉吃苦 白手起家
·晉商“利器”之四:重視信息 因勢而起
·晉商“利器”之五:群體精神
·晉商“利器”之六:資本之利
·晉商“利器”之七:當代晉商另一種“紅頂”
http://big5.huaxia.com/zt/2004-16/sw.html
一、進取精神
孔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否亦為之。”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由利益而起動的進取精神,是明清山西商人鏖戰於商場的精神動力。山西平陽府席銘(1481——1542),“初時學舉子業不成,又不喜農耕,曰:丈夫茍不能立功名世,仰豈為汗粒之偶,不能樹基業於家哉!於是歷吳越、遊楚魏、泛江湖,撤遷居積,起家鉅萬金,而蒲大家必曰南席雲。”清人紀曉嵐說:“山西人多商於外,十餘歲輒從人學貿易,俟蓄積有資,始歸納婦。”這就是說,事業不成,甚至連妻子也不娶。可見山西人是把經商作為大事業來看,他們通過經商來實現其創家立業、興宗耀祖的抱負,而這種觀念正是使其在商業上不斷進取的極其巨大的精神力量。上述席銘經商成功後,“自是崇義讓,淳宗族,睦鄰里親友,賑貧恤乏,解紛訟,成人之美,……嗤蒲之州大夫、所將軍不以行伍眾庶待之,而席氏之家聲益振。”席氏通過經商致富,提高了其家族的社會威望和地位,自然鼓舞著更多的人來走經商之道路。
山西商人的進取心還表現在強烈的開拓精神上,所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有許多山西商人就是靠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業。如著名的大盛魁商號,其創始人之一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幼年家貧,為生活所迫,曾為人傭工,在清軍費揚古部充伙伕,服雜役,後來與山西祁縣人張傑、史大學一起隨營貿易,先是肩挑負販,拉駱駝,後在烏裏雅蘇臺、科布多開“吉盛堂”商號,其後改名為“大盛魁”,幾經磨難,終於白手起家,到雍正時大盛魁已經是一傢具有相當規模的商號了。
山西商人的進取精神還表現在他們不畏艱辛,敢於冒風險方面。他們拉著駱駝,千里走沙漠,冒風雪,犯險阻,北走蒙藏邊疆;橫波萬里浪,東渡東瀛,南達南洋。充分表現了他們不畏艱辛、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如山西商人在清代開闢了一條以山西、河北為樞紐,北越長城,貫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到庫倫,再至恰克圖,進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亞,又達歐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的國際商路,這是繼我國古代絲綢之路衰落之後在清代興起的又一條陸上國際商路。西北新疆伊犁、塔爾巴哈臺等地也是山西商人活躍之地,並進而“遠賈安息”(今伊朗)。山西商人從明代已在日本貿易,清代乾隆時山西商人范氏是赴日貿易的最大洋銅商,清末山西商人又在韓國、日本開辦了銀行。這些事業的成功,沒有非常的氣魄與膽略是不可能實現的。經商猶如打仗,險象環生是常事。他們不僅要經歷天氣環境之險,而且還常常遇到被盜賊搶掠及至喪失生命之險。如榆次人秦必忠自幼經商,膽識異常,清嘉慶時條行初興,北人赴南省辦茶,舟揖風波視為畏途,秦必忠坦然無疑,屢年經返,均獲厚利。山西商人到包頭經商,殺虎口是必經之路。有民謠稱:“殺虎口,殺虎口,沒有錢財難過口,不是丟錢財,就是刀砍頭,過了虎口還心抖。”但是旅蒙晉商並不因此退縮,而是人越去越多,勢如潮涌。為了適應社會不安定的現狀,還有一些山西商人,自己練就武功。明代嘉靖時,為防日本海盜入侵,山陜鹽商家屬善射驍勇者500人曾組成商兵守城。蘇州是晉商活躍之埠,“有山西客商善射者二三十人”。由上可見,開拓進取,自強不息,不畏艱辛,敢於冒險是明清晉商經商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敬業精神
晉商的敬業精神,也是常為人所稱道的。敬,原是儒家哲學的一個基本範疇,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他說過“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語。北宋程頤更進一步說:“所謂敬者,主之一謂敬;所謂一者,無適(心不外向)之謂一。”可見,敬是指一種思想專一、不渙散的精神狀態。敬業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
在封建社會中,傳統的觀念是重儒輕商,故四民中以士為一等,商為末等。但明清山西商人卻不這樣看,他們認為商和士農工是同等重要的事業,都是本業,同樣要敬。晉人摒棄舊俗,褒商揚賈,以經商為榮。榆次富商常氏,有清一代不絕於科舉,但絕不輕視商業,而且是把家族中最優秀的子弟投入商海。常氏家族棄儒經商、棄官經商的子弟很多。如十三世常維豐,幼年從師就讀,詞章粹美,識者器重。長大後放棄科舉,赴張家口經商。維豐極具才能,辦事幹練,尤精用人、通變之道,凡事一經裁酌,立即決斷,為同仁所不及。十四世常旭春,是清末舉人,曾任晚清法部員外,書法藝術名冠三晉,詩詞也做得很好,時人稱他是“書宗李北海,詩步王漁洋”。但他最熱衷的還是經營商業。常氏一改“學而優則仕”為“學而優則商”,能數代集中優秀人才銳意經營商業,從而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文化的商人群體。由於他們把儒家教育的誠信、仁義、忠恕精神引入商界,從而有了常氏商業之繁盛。可見,把商業作為一項終身的崇高的事業來對待,正是山西商人經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敬業:是事業成功的源泉,而勤奮、刻苦、謹慎的作風,又是敬業思想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
勤奮:這是大多數山西商人具有的良好品德。如山西定襄邢九如“少貧乏,年十四失情,……越二載,其大父即辭世,家道益困,公以母老弟幼苦無資,不得已棄學就商,甫弱冠遠服賈於京東之赤峰縣,……勤勞四十餘載,而家道卒致豐。”榆次人李智春,“生貧家,幼父母卒,兄傭工,仲兄且殤,於是學商於直隸順德府布店,數十年勤勞無間,為執事者所重,積有餘資,乃旋裏娶婦王氏,……三子皆成立,長商於赤城,次二、三子耕作,後家漸起。”永濟人趙俊,“為富家賈於江南,勤儉著聞”。
刻苦:不怕苦,不怕累,也是大多數山西商人的良好品德。清人納蘭常安說:“塞上商賈,多宣化、大同、朔平三府人,甘勞瘁,耐風寒。”太谷縣商人是山西票號三大幫之一,他們經商“跋涉數千里,率以為常”。乾隆《祁縣誌》卷9載,祁縣閻成蘭“行商朔平、歸化,辛苦備嘗”。
謹慎:山西商人經商以謹慎聞名。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敢經營大的業務,恰恰相反,他們對大業務抓得很緊。但他們不輕易冒風險,不打無準備之仗,而是要在充分調查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才拍板成交,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以放款來說,這是山西票號的一項重要業務,但又有風險,他們對放款對象一定要在詳細調查對方資產、用款目的、還款能力、財東情況等的基礎上,才決定放款與否。有的票號對用款戶透支數額還作了明確規定:上上等戶不得超過3萬兩,上等戶不得超過5千至1萬兩,中等戶不得超過3千兩,下等戶則不與之交往。這一規定,就是出於謹慎行事之目的。
三、群體精神
山西商人在經營活動中很重視發揮群體力量。他們用宗法社會的鄉里之誼彼此團結在一起,用會館的維繫和精神上崇奉關聖的方式,增強相互間的了解,通過講義氣、講相與、講幫靠,協調商號間的關係,消除人際間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幫群體。
山西商人這種商幫群體精神,首先來源於家族間的孝梯和睦。如明代曲沃人李明性,青年時常感慨:“夫為弟子壯不能勤力,將坐而食父兄乎?”於是“挾資賈秦隴間”,由於他在商場上“精敏有心計”而致富,又“內行周慎,孝睦於父兄。仲兄卒,無子,以己次子後之。治家甚嚴,族子甲出錢收息過當,召而責之,手裂其券,自是舉宗凜凜。”明代襄陵人喬承統,“其父中鹽卒於揚州,遂棄儒而賈。內監楊某督鹺兩淮,承統弟承經以事得罪楊某而逃亡,楊捕之急,承統挺身出就獄,所受之刑,五毒備至,終不言弟所在,且為行賄千金,得釋。弟歸家,破析己財之半予之”。介休冀氏馬太夫人主持家政時,“族戚鄰里之待以舉火者,無慮數十百家,皆太夫人贊助成之”,“又待夥極厚,故人皆樂為盡力”。祁縣喬映霞主持家政時,把其兄弟集中在一起,讓練有武藝的九弟先把一雙筷子折斷,接著又讓其一次折九雙筷子,結果折不斷,映霞喻義讓眾兄弟團結互助。山西商人在發揚群體精神中,還注意量才使用,各盡所能,明代山西大同人薛倫,“其家世力田,兄耕弟賈,業鹽於淮。”明代蒲州人王冕,“早卒而遺孤二人,家無應門之仆,王冕妻張氏奉姑撫孤,誓志不二。二子長大後,命長子服賈。曰:孤而無助,將門戶是賴;授次子以儒業,曰良人有志而未成,其負荷在是也。後長於克拓前產,次子以明經為諸生,卒立厥家。”
其次,群體精神是經商活動中業務擴大與商業競爭的需要。隨著山西商人活動區域和業務範圍的擴大,商業競爭也愈來愈激烈,於是山西商人從家族到鄉人間,逐漸形成“同舟共濟”的群體。如明代蒲州人王氏,“其閭裏子弟,受錢本持緡券,以化居於郡國者,肩相摩趾相接也”。由此可知,從王氏那裏得到資金的子弟很多。明代隆慶、萬曆年間,蒲州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馬自強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聯姻為親戚,張四維曾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土參讚機務,王崇古官居宣大總督、兵部尚書,馬自強曾任禮部尚書。三家的聯姻,增強了其商業競爭實力。王崇古在河東業鹽,張四維的父親是長蘆大鹽商,累資數十百萬,張、王二氏聯手,結成了鹽商團夥,控制了河東、長蘆兩處鹽利,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在親緣集團的基礎上,晉商又逐漸發展為地緣組織。清朝乾隆末年,在典當業中已出現了所謂“江以南皆徽人,曰徽商;江以北皆晉人,曰晉商”的說法。“晉商”這一名稱的出現,說明清代山西商人已逐步形成一個地域性的商幫。清後期,山西票號在國內8O多個城市設立了分號,從而形成了一個匯通天下的匯兌網絡,也是以鄉人為主體形成的山西商人群體。
山西商人的商幫群體精神在商業經營中的表現有三種形式:
其一是從朋合營利到合夥經營。這是最初的群體合作形式。朋合營利就是一方出資,一方出力,有無相資,勞逸共濟。而合夥經營是一個人出本,眾夥而共商,也就是財東與夥計合作經營,它與朋合經營不同之處是,一個財東可有許多夥計,故“估人產者,但數其大小夥計若干,則數十百萬產可屈指矣”。顯然,夥計制比朋會制規模大,夥計制是在朋合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一制度就其規模組織而言,在中國商業史上實無前例。不過,無論朋合或夥計制,尚是比較鬆散的商人群體。
其二是按地區形成商幫。這一種形式是在朋合營利和夥計制基礎上,以地域鄉人為紐帶組成的群體。山西商人在各地設立的會館,就是這一地方商幫形成的重要標誌。這種地域幫以山西商人來說,統為晉幫。但在山西內部又按省內各地區形成不同的商幫,如澤潞幫、臨襄幫、太原幫、汾州幫等。清季票號興起,又形成平遙、祁縣、太谷三大票商幫。
其三是以聯號制和股分制形成業緣群體組織。聯號制是由一個大商號統管一些小商號,類似西方的子母公司,從而在商業經營活動中發揮了企業的群體作用。股份制是山西商人在經營活動中創立的很有特色的一種勞資組織形式。
股份制的實行,勞資雙方均可獲利,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在商業企業經營中充分發揮了群體作用。(摘自《晉商興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張正明著,1995)
山西商人的全方位成功,與他們良好的整體素質有關。這種素質,特別適合於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因此也可稱之為商業人格。----余秋雨
秉承淳厚的晉商文化,晉商一族雄踞徽商、粵商等十大商幫之首,以雄財善賈而飲譽海內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直至今日,誠實信義、熱肝忠膽、仕商通途,這些晉商特質也隨著淵源流長的晉商文化滲透到山西子子孫孫的血液中,培養出橫跨兩岸三地的當代晉商俊傑。
大陸“新晉商”富豪----李海倉
談到大陸的晉商代表,就不得不提到李海倉,儘管他現在已從人們的眼前永遠的消失了。47歲的李海倉,任山西海鑫鋼鐵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著名的民營企業家,被山西人譽為“新晉商”。他執掌的海鑫集團,更一度成為被媒體紛紛聚焦討論的“海鑫現象”。
台灣晉商俊傑----郭臺銘
在台灣,亦不乏山西人的後代創造的商界神話。高居台灣民營製造業者之首的郭臺銘,鴻海集團董事長,祖籍山西晉城,便是台灣晉商的代表。郭臺銘在台灣百大富豪榜排名首位,是美國《商業週刊》推出的“亞洲之星”。很多人難以理解這位縱橫三大洲、麾下五萬兵的IT梟雄,居然對這個自己37歲才涉足的“家鄉”一往情深。
祖籍山西的香港巨富----霍英東
霍英東出生在香港,原籍廣東番禺,但他的祖籍卻是山西霍州。在香港的眾多的億萬富翁中,要算霍英東的知名度最高。這不僅因為他擁有130億港元的個人資產、位列香港十大巨富之一,更因為他歷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晉商“利器”之一:培育你的創富之心
·晉商“利器”之二:共鑄誠信從我做起
·晉商“利器”之三:勤儉吃苦 白手起家
·晉商“利器”之四:重視信息 因勢而起
·晉商“利器”之五:群體精神
·晉商“利器”之六:資本之利
·晉商“利器”之七:當代晉商另一種“紅頂”
http://big5.huaxia.com/zt/2004-16/sw.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