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辦羽絨被的好壞
* 標示D = 羽絨球(Down) * F = 小羽片(Feather) .... 羽絨%數越高;蓬鬆度越好、保暖度也越好,但是價格也越高。
* 羽絨成分標示因各國檢驗方式不同,所以落差很大,一般而言日規(JIS)是等級最高的...例=80%日規羽絨等級.相當美規100%。
舉例來說(JIS)80%=(CNS)80%=美規(FTC)100%=歐盟(EN)90%=台灣傳統(95%)
* 台灣一直以來都沒有統一的羽絨規範,對於羽絨標識也沒有積極查核,傳統市場上標示多是混沌不明、虛標、誇大者甚多。
* 鑒於市場長久以來誇大不實的成分標識,商檢局於2010年開始成立直屬單位查核,預整頓建立CNS羽絨標示(同JIS日規等級)。
* 一般購買羽絨被以鴨絨(日規70%-80%)就很好了,摸起來一點點羽梗感、攤平有3-4cm高度,再加立體車格也就夠暖了。
* 如果預算允許,可以再往上提升,(日規或台灣新規90%就非常高級了),摸起來很棉、手感好、攤平應有5CM高度。
* 羽絨被文章多多:鴨絨稱鵝絨、羽毛變羽絨、化纖說天然。
* 一般市售的羽絨被多為鴨絨,鵝絨屬高級羽絨被用材,鵝絨絨球較大、膨鬆度較好,儲溫也較高,但是價格也相對高很多!
* 因為成本的關係,羽絨被又是密閉的,所以內部的填充物花樣很多,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
粉碎羽毛:將羽毛絞碎(粉碎羽絨)再和低%羽絨混合,羽毛骨感可以降低,但膨鬆度保暖度差,須加量使用,被子會很沉重!
棉花球:蠶絲被、羽絨被都有廠家用棉花球充數,可降低成本提升手感、膨鬆度也可以,唯保暖度不好、容易受潮不耐用!
* 羽絨被的檢查方式大致有三種:
觀察法 - 攤開來、拍拍打打、抖一抖、攤平,好的羽絨被蓬鬆數度快,蓬鬆係數越高的的被子羽絨越好。
手感法 - 直接用手指到處搓搓,小羽根的觸感越少越好,如果摸到粉狀的手感(粉粹羽毛),細滑手感!
對光法 - 對著光,將被子舉起,透過強光觀察,透光度越好羽絨等級越好(化纖羽絲除外),粉碎羽毛和棉花球都會有陳黑陰影。
平面車格: 屬於早期作法或成本考量,被子車縫線只有兩片布的厚度,羽絨格成橢圓形,羽絨會集中格子中央、分布不均,保暖度不夠周全。 |
平面車邊+立體車格: 一般而言這款車格方式就可以了,羽絨格成四方形,羽絨就會平均分布了,雖然被子四邊是平的,影響也不大了。 |
立體車邊+立體車格: 每一個羽絨格都成四方形,整件被子的羽絨平均分布,這是最佳的做工,相對價格也高。 |
防絨表布的比較
化纖布:低密度,胎布聲音大,防絨消果差,透氣性差
純棉緹花布:300針,胎布聲音小,防絨消果差,透氣性好
高密度純棉布:400針,胎布聲音小,防絨消果佳,透氣性佳
個人認為好的防絨布真的很重要,因為關係到健康問題